中国音乐家协会
微信公众号

【金钟之声】新时代的金钟之音

来源: 时间:2025-11-11 编辑:

  此时此刻,我们齐聚成都,共同见证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胜利闭幕。过去十多天,我们与音乐界和所有热爱音乐的朋友们一道,共同经历了一段最美好的时光。 

  作为中国音乐界唯一的国家级大奖,金钟奖创办于新世纪的开端之年,25年来,这座“金钟”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声息相通。它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优秀人才的选拔机制、精品力作的发布平台,更是当代中国音乐的美学实验室、美育大课堂。 

  11天的金钟时光,67场专业赛事、8台高水准音乐演出精彩呈现,16场音乐快闪点亮全城;372名青年精英同台竞技,106位专家层层选拔,5个全国乐团、1000多名音乐家倾情参与,经过总长度235个小时的比赛和评审,最终,30名“金钟之星”冉冉升起。 

  这是一场勇攀高峰的艺术盛会。本届“金钟”作品奖回归、表演奖增项,奖项由 20 增至 40 ,是全国文艺界唯一奖项、数量双增长的国家级大奖,而且总量翻倍,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音乐事业的高度重视。更多卓越的艺术家被看见、更多优秀作品被点亮,金钟奖正成为中国音乐创新发展的驱动器和人才库。 

  这是一场全民共享的美育盛宴。金钟奖是专业领域的巅峰对决,更是扎根人民、服务大众的文化桥梁。本届盛会精心打造 80 多场音乐活动,从“金钟之星”专场演出、获奖作品音乐会,到街头快闪、云端直播,全国观众共赏星光盛宴,成都市民共享音乐时光,音乐成为融入人民生活的精神资粮。在成都,金钟是全民节日,在成都,音乐是日常生活。评奖期间,线上线下观摩比赛和音乐会的人数达到2.45亿人次,全网关注度超5亿。“金钟”已经成为一场面向全中国的美育大课。 

  这是一场协同创新的融合盛典。自2019年起,中国音协与成都同向发力,充分发挥金钟奖的“虹吸效应”“溢出效应”和“边际效应”,以“音乐+”的多维策略,有效推动成都社会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迭代升级。据统计,目前成都拥有音乐演出场所108个,其中万人场馆10个;去年的数据是各类音乐演出共计5800余场,音乐产业六百亿。今天的成都,音乐人才、展演、产业蓬勃发展,多元开放的音乐群落各领风骚。成都已经成为中国音乐创作展演的核心现场、音乐人才和视听产业的重要聚集地。这是一个奖和一座城的美好故事,金钟奖与成都的双向奔赴、协同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为“文化经济”和“人文经济学”提供了成功的实践范例。 

  国家办奖的目的是为国选材,但金钟奖不只是人才选拔机制,更是人才成长机制,不只是少数胜利者的“英雄榜”,更是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动机”、所有音乐人的“助推器”。通过金钟奖,所有参赛者的精彩演出被数以亿计的人们看到、听见。他们的技艺与才华、敏感与激情、他们的缠绵婉转、沉郁顿挫或者飞扬激越,都已经融入新时代的金钟之音。 

  今天,我们举办这个盛典,祝贺获奖的青年音乐家,也要致敬所有的评委老师们;我们感谢成都,更要感谢所有热爱音乐的人们;我们礼赞新时代,同时要礼赞音乐本身。《礼记》中说:“乐者,德之华也”,所以孔夫子才有所谓“乐教”,以音乐滋养人心、敦风化俗。但归根结底,“乐者,乐也”。音乐缘情而发、交感以和,是天地间最纯粹、最直接、最发乎本心、最不可思议的赏心乐事。生而为人,身处天地逆旅、森然万象之中,即物兴怀,情境交感,音乐的审美体验与“情志”得以生发,艺术的生命状态得以开启。在这种艺术状态中,我们因感而动,感而遂通,神思无极,念头通达,一种从音乐经验而来的超越性油然而生,无尽变化之机、诸种变通之法纷至沓来,这正是创造力的开端。音乐直抵人心,音乐催人奋进,音乐还可以涵养每个人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伟大力量。 

  音乐是心灵最好的学校。秉持着对音乐的爱,参赛选手们会完成从乐手到音乐家、艺术家的自我蜕变。保有一颗爱乐之心,我们每个人都会体味到人世间的辽远与善意、优美和崇高,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加丰富、精彩、饱满和热情。音乐既陶养性灵,激荡情感,又是安顿身心之事业、锻造精神之实践。新时代的音乐事业关乎社会意识之塑造,关乎创新能力之激发,它化育世道人心,它砥砺时代风神。 

  新时代新征程上江山壮丽、人民豪迈,中国事业前程远大。我们期待着与全体同仁们一道,把金钟奖越办越好,让新时代的金钟之音传播到全世界!我们祝愿成都这座“爱乐之城、音乐之都”永远生机勃勃、繁华似锦!我们祝愿中华民族的音乐事业继往开来、含弘光大! 

  (本文为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高世名在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颁奖暨闭幕音乐会上的致辞) 

【金钟之声】新时代的金钟之音

来源: 时间:2025-11-11 编辑:

  此时此刻,我们齐聚成都,共同见证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胜利闭幕。过去十多天,我们与音乐界和所有热爱音乐的朋友们一道,共同经历了一段最美好的时光。 

  作为中国音乐界唯一的国家级大奖,金钟奖创办于新世纪的开端之年,25年来,这座“金钟”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声息相通。它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优秀人才的选拔机制、精品力作的发布平台,更是当代中国音乐的美学实验室、美育大课堂。 

  11天的金钟时光,67场专业赛事、8台高水准音乐演出精彩呈现,16场音乐快闪点亮全城;372名青年精英同台竞技,106位专家层层选拔,5个全国乐团、1000多名音乐家倾情参与,经过总长度235个小时的比赛和评审,最终,30名“金钟之星”冉冉升起。 

  这是一场勇攀高峰的艺术盛会。本届“金钟”作品奖回归、表演奖增项,奖项由 20 增至 40 ,是全国文艺界唯一奖项、数量双增长的国家级大奖,而且总量翻倍,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音乐事业的高度重视。更多卓越的艺术家被看见、更多优秀作品被点亮,金钟奖正成为中国音乐创新发展的驱动器和人才库。 

  这是一场全民共享的美育盛宴。金钟奖是专业领域的巅峰对决,更是扎根人民、服务大众的文化桥梁。本届盛会精心打造 80 多场音乐活动,从“金钟之星”专场演出、获奖作品音乐会,到街头快闪、云端直播,全国观众共赏星光盛宴,成都市民共享音乐时光,音乐成为融入人民生活的精神资粮。在成都,金钟是全民节日,在成都,音乐是日常生活。评奖期间,线上线下观摩比赛和音乐会的人数达到2.45亿人次,全网关注度超5亿。“金钟”已经成为一场面向全中国的美育大课。 

  这是一场协同创新的融合盛典。自2019年起,中国音协与成都同向发力,充分发挥金钟奖的“虹吸效应”“溢出效应”和“边际效应”,以“音乐+”的多维策略,有效推动成都社会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迭代升级。据统计,目前成都拥有音乐演出场所108个,其中万人场馆10个;去年的数据是各类音乐演出共计5800余场,音乐产业六百亿。今天的成都,音乐人才、展演、产业蓬勃发展,多元开放的音乐群落各领风骚。成都已经成为中国音乐创作展演的核心现场、音乐人才和视听产业的重要聚集地。这是一个奖和一座城的美好故事,金钟奖与成都的双向奔赴、协同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为“文化经济”和“人文经济学”提供了成功的实践范例。 

  国家办奖的目的是为国选材,但金钟奖不只是人才选拔机制,更是人才成长机制,不只是少数胜利者的“英雄榜”,更是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动机”、所有音乐人的“助推器”。通过金钟奖,所有参赛者的精彩演出被数以亿计的人们看到、听见。他们的技艺与才华、敏感与激情、他们的缠绵婉转、沉郁顿挫或者飞扬激越,都已经融入新时代的金钟之音。 

  今天,我们举办这个盛典,祝贺获奖的青年音乐家,也要致敬所有的评委老师们;我们感谢成都,更要感谢所有热爱音乐的人们;我们礼赞新时代,同时要礼赞音乐本身。《礼记》中说:“乐者,德之华也”,所以孔夫子才有所谓“乐教”,以音乐滋养人心、敦风化俗。但归根结底,“乐者,乐也”。音乐缘情而发、交感以和,是天地间最纯粹、最直接、最发乎本心、最不可思议的赏心乐事。生而为人,身处天地逆旅、森然万象之中,即物兴怀,情境交感,音乐的审美体验与“情志”得以生发,艺术的生命状态得以开启。在这种艺术状态中,我们因感而动,感而遂通,神思无极,念头通达,一种从音乐经验而来的超越性油然而生,无尽变化之机、诸种变通之法纷至沓来,这正是创造力的开端。音乐直抵人心,音乐催人奋进,音乐还可以涵养每个人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伟大力量。 

  音乐是心灵最好的学校。秉持着对音乐的爱,参赛选手们会完成从乐手到音乐家、艺术家的自我蜕变。保有一颗爱乐之心,我们每个人都会体味到人世间的辽远与善意、优美和崇高,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加丰富、精彩、饱满和热情。音乐既陶养性灵,激荡情感,又是安顿身心之事业、锻造精神之实践。新时代的音乐事业关乎社会意识之塑造,关乎创新能力之激发,它化育世道人心,它砥砺时代风神。 

  新时代新征程上江山壮丽、人民豪迈,中国事业前程远大。我们期待着与全体同仁们一道,把金钟奖越办越好,让新时代的金钟之音传播到全世界!我们祝愿成都这座“爱乐之城、音乐之都”永远生机勃勃、繁华似锦!我们祝愿中华民族的音乐事业继往开来、含弘光大! 

  (本文为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高世名在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颁奖暨闭幕音乐会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