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家协会
微信公众号

纪念冼星海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来源: 时间:2025-08-27 编辑: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诞辰120周年。为深切缅怀冼星海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精神,探讨其音乐作品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传承发扬他留下的宝贵艺术财富,为新时代音乐事业发展汲取精神力量,8月26日,由中国文联、中国音协、广东省文联共同主办的纪念冼星海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召开。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高世名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他表示,冼星海是中国现代文化史、音乐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他以生命谱写的时代强音,至今仍激荡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冼星海是中华民族音乐现代化的开拓者,他不仅是杰出的作曲家,还是优秀的音乐教育家,他将西方音乐技巧与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巧妙融合,为我们树立了重要的典范。冼星海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星辰大海,我们要传承和弘扬星海精神,在新时代的文化征程中砥砺前行,勇攀高峰,创造出更加辉煌的艺术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音乐的力量。 

  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韩新安,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垂林在会上发言。中国文联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国音协领导班子成员、广东省音协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代表等出席座谈会。 

  会上观看了纪念冼星海短片,回望了冼星海追求光明、献身艺术的一生,展现了他炽热的爱国情怀和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冼星海女儿冼妮娜,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有娣,《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儿子张安东,九江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查太元,中国交响乐团党委书记周宇,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蒲方,俄籍华人音乐家左贞观,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居其宏,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延安鲁艺校友会原常务副会长向延生先后作了现场或视频发言,从不同角度阐释和追忆了冼星海同志的艺术成就和历史贡献。 

  大家表示,冼星海的一生,是用音乐为民族解放战斗的一生,也是用音乐践行爱国理想、为人民放声歌唱的一生。他将个人艺术生命融入民族命运,坚持并发展了从聂耳开始的革命音乐的传统,通过广泛的题材和体裁,创造出许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进行抗日斗争时期的生活。冼星海音乐中最昂扬激烈的部分是为抗战而创作,他最大的心力、最重要的作品都献给了民族解放斗争。 

  大家认为,纪念冼星海先生,就是要传承他心怀民族大义的艺术追求,弘扬他心系人民的艺术品格,学习他守正创新的艺术境界。新时代音乐工作者要以冼星海先生为榜样,始终将个人艺术理想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从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捕捉创作灵感,从人民群众的奋斗故事中提炼主题素材,用更多传递中国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优秀作品,全方位展现新时代中国的精神气象。 

  


  冼星海(1905—1945),我国近代著名音乐家、作曲家,现代革命音乐的先驱,有“人民音乐家”之称。1935年自法国留学回国后,冼星海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具有战斗性和感染力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1935年至1938年间,冼星海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开拓了中国现代革命音乐的新局面。1938年,冼星海前往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教学之余,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不朽名作。1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期间创作了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2009年,冼星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